
2010六本木Crossing:藝術是可能的嗎?—談Chim↑Pom極致的不經意
原刊登於2010年十月號藝術家雜誌
圖片請參考以下連結:http://www.flickr.com/photos/fomalhaut/4464844688/in/set-72157623706773684/
成立於2005年的日本當代藝術團體Chim↑Pom自成立以來一直以無厘頭、誇張的行為受到各方矚目,他們的作品以銳利而誇張的方式呈現出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樣貌,偶而也因為過度放肆的表現方式而飽受爭議。成員包含五男一女的Chim↑Pom,其實只有一名成員真正畢業於藝術大學,其他成員有人念的是設計,有大學肄業也有高中畢業就終止升學的,在組成上本來就帶有一點異質性的他們,在價值觀上也不同於近年(2008~)受到大肆討論的、畢業就希望能夠進入公家機關或是績優企業求得一官半職安穩生活的「草食系」,反而比較接近在九零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瓦解、進入千禧年之後,比起汲汲營營的積極人生更重視及時行樂以及尋求夢想的「FREETER一族」,不急著追求安定也不追求遠大的夢想,靠著各式各樣的打工來維持生計,把每天的日常生活當做自己追求夢想最大的資產。創作並不成為生活的目的,生活本身才是生活的目的,白天打打零工或是在街頭觀察一般人的生活,回家之後就掛在網路上或是看看電視,每天和朋友一起出去喝酒趴踢、惡整搞笑、盡情享樂,將自己完完全全的浸在社會架構以及體制之中,讓自己完全成為社會力所操縱的行動者(Agent),再以行動者的身份來反映出當代社會的荒謬與不可思議,作為創作的方式。
這樣的操作明顯的呈現在作品上,2009年在山本現代舉行的展覽「當人真不錯」中,裝置作品
在創作的態度上,深刻的涵意和啟發性的概念是被拒斥的;在實踐的方式上,過度的操作和美學形式的追求是被避免的。Chim↑Pom塑造一種像名人一般的夢幻生活,經常和朋友們一起狂歡,動不動就舉行酒會,偶而出國創作作品或參加活動,可見的日子都如同觀眾所見一般的輕鬆無慮,直接從生活擷取想法的作品也當然看起來也很輕鬆搞笑,藉由這樣的經營來展現一種「貧窮的有名人」的樣貌,渾然天成的Chim↑Pom連接受訪談時都要不經意的塑造出一種劇場般的情節(一邊吃東西做自己的事、講話講到一半突然開始打電話確認一些事情…等),再嚴肅的現場都可以因為他們的一派自然而變成立即的舞台,即便這些效果僅僅出自於一種不經意而非刻意的安排,這種真實樣貌的不可思議就是Chim↑Pom想要表達的藝術,沒有新穎或刺激的概念也沒有突破性的操作,卻正好因為和生活完全的合拍反而成為焦點,甚至藝術家本人們也很樂意被形容成偶像團體,欣然接受知名度成為一種認真經營生活的副產品。這提供了另一種對於當代藝術的想像,明星藝術家的光環不是靠觀眾或評論者的讚譽來奠基,也不是靠指標美術館的展示和藏家的資金來證明,而是靠一種簡單到不行的自我賦權,高尚而遙遠可以是一種當代藝術的選項,但並不是全部。作為強大社會力操縱下的行動者,我們在太多的時刻裡做著其實沒有選擇的選擇,而對於這樣的現實藝術家選擇的方式是全盤接受不抵抗,但是順著這樣的邏輯和遊戲規則去推展到一種極限,就能塑造出體制邏輯下的裂縫,這個裂縫形成的方式或許顯得非常荒謬或是極度詼諧,但卻不失為逃脫的一種方式。在我們所無法看透的,日常生活的桎梏中,成就一種當代的方式或許並不來自更多的刻意經營或是安排算計,而可能僅僅只是一個誠實簡單的決定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